艾灸到什么程度才是灸透?
平日里,我们教大家用艾灸治疗疾病或调理身体时,都会给出一组穴位,有时还会具体到哪个穴位灸几壮、灸多少分钟。这些都是相对客观的量化标准。不过,如果你只会机械地照本宣科,那就未必能取得完美的艾灸效果了。
为什么呢?
因为这些量化标准都是表面功夫,真正决定一个穴位在施灸过程中有无变化、发生了什么程度的变化,关键取决于这个穴位是否灸透!打个比方,这就跟蒸馒头一样,光时间够了没用,熟透才是关键。
古人曾有“灸法效如桴鼓”的说法,认为艾灸。
就像敲鼓,一敲即响。显然,这种立竿见影的效果必须建立在灸透穴位的基础之上,唯有灸透,才能得气、有灸感、有排病反应,进而取得疗效。

形象地说,所谓“灸透”,就是在艾灸时,穴位处于“打开”的状态。这样,艾火的热力和药性才得以通过穴位和周边的皮肤渗透进身体,而不仅仅浮在皮肤表面。《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》中指出:“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,始能求愈"。可见,灸透有两个重要前提:“火足”与“气到”,“火足”就是灸量到位,“气到就是气至而有效。
现实生活中,多数灸友在灸至皮肤红晕时,便认为穴位灸透了,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因为如果经络瘀堵严重的话,皮肤再怎么红晕,经络还是不通。
那么,怎么灸透呢?
以最常用的悬灸为例,艾灸时,建议在距离皮肤三、四横指宽差的位置处施灸,别跟烤肉一样,产生刺热,因为“壮火食气”,太热了反而耗气,能感觉到温热的热量就行。
同时,施灸者和受灸者都必须心神合一。因为艾灸的过程其实就是以火行气的过程,在气的运行过程中,神无处不在,喜怒忧思悲恐惊,都是心神变化的表现。唯有“心神合一”——将心神之力渗透到施灸行为当中,身体才能更好地吸收灸量,进而尽快地灸透,反之,心神涣散,治疗效果就会大打折扣。
